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专栏
【百味人生】棉 花
◆孙克艳
发布日期:2022-09-15 06:51
来源:阳泉晚报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棉制品,纯棉更是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可是,你知道它的原材料——棉花,是怎么来的吗?

  从小,我就享受着棉花带来的温暖舒适,穿的衣服鞋子、铺盖的床单被子,举目所视,到处都有棉花的影子。而作为秋季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花在故乡的原野上总有一席之地。

  清明前后,父母怀着殷切的希望,将买来的棉花良种小心翼翼地培育在田间地头,覆土,浇水,盖上塑料薄膜,将一切交给时间。

  待秧苗长出两三片叶子时,便开始移栽。那时,小麦还没有收割。村民们在没过膝盖的麦田里,仔细地将棉花秧苗栽种在事先预留的土垄上。刨坑,放秧苗,浇水,覆土。这一系列简单的动作要重复千百次,直到每一棵秧苗都有了自己的归宿,每一寸土地都有了新的主角。

  麦子收割后,远远望去,只剩下麦茬儿的土地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空旷而寂寥。干瘦的棉花苗在无边的旷野里被夏阳炙烤着,毫不起眼。然而要不了多久,光秃秃的土地就会呈现出别样的葱茏。

  和玉米、黄豆等“懒庄稼”相比,棉花有着特有的习性,更需要特别的打理。它大概是秋季最吃人力的作物了,田间劳作繁冗而琐碎,锄草、追肥、浇墒、打顶、整枝、喷药、捉虫……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不容有失,否则一旦管理不善或贻误时机,就会导致减产减收。

  7月初前后,棉花进入花铃期。此时,棉花开出乳白色或淡黄色的花朵,但它并不是真正的“棉花”。等到这花儿谢了,长出绿色的棉桃,棉桃熟了,露出洁白的“果实”,这才是棉花。

  花铃期是棉花成长的关键期,既要打顶,还要防治病虫害。应对虫害的主要手段是打药和捉虫,这是一件频繁的农活,需要细致和耐心。因而,大人孩子们总是泡在棉田里,不是打药就是捉虫。捉虫要在清晨,露水打湿的衣衫贴在身上,又凉又难受。而打药最好是在露水退却后。大人们背着沉重的打药桶,顶着烈日在将近一人深的棉田里喷药,又累又辛劳,还有被农药侵蚀而中毒的危险。

  等到棉花吐出洁白的棉絮时,收成即在眼前了。村民们拿着筐,每天穿梭在棉田里,像摘花似的一朵一朵地采摘着崩了口的棉花。棉花摘回家后,就是剥棉花。晚上,村民们就着灯光或月光,边聊天边剥花,直剥得手指酸疼。第二天,又是摘棉花,剥棉花。棉花种得多的人家,大多得熬夜干活。有些村民家的棉花像小山似的堆在房屋里,要一直剥到新年。

  棉花剥开后,晒干,筛选,拉到镇上的收粮站卖掉,剩下的便是安享棉花的回报了。用棉籽榨的油,香气扑鼻,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晒干的棉花植株和棉花壳,又是极好的柴,烧的火势又旺又省事,比麦秸秆好用多了。用新棉花给家人们做新被子和棉衣棉鞋,更是家家户户对自己的犒劳。在寒冬里,棉花穿在我们身上,武装着我们抵御严寒,那是切实的熨帖和幸福,看得见摸得着。于是,再回想起曾经在烈日下的辛劳,便觉得付出总有回报,再艰辛也是值得的。而这些经历就像基石一样,为我们未来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堡垒。

  离开家乡后,我远离了田野和庄稼,曾经在土地上劳动的往事如梦幻般缥缈。但是,每每抚摸着母亲亲手缝制的棉花被,我便嗅得着故乡的味道。

  然而,待到多年后回归故土时,我望着连绵起伏的绿海,再也寻不到棉花的身姿。父母告诉我说,村民们早已不种棉花了。询问缘由,是留守乡村的老人们,没有足够的心力去种植需要耗费极大心血的棉花。哎,我们在故乡的哺育中振翅高飞,却不知当我们在异乡留恋着脑海中的故乡时,它早已在我们的疏离中,没了曾经的模样。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