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品评
漫步屈原故里
□白 英
发布日期:2024-06-06 06:38
来源:阳泉晚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屈原故里——湖北秭归,是端午文化的发源地和集大成者,漫步在这片古老而充满诗意的土地上,祭屈原、拜祖先、包粽子、赏龙舟,深深感受到的是屈原的家国情怀、瑰丽诗意与端午文化的独特魅力。

  屈原故里,几度搬迁魂犹在

  每逢端午,我们就会纪念屈原,究竟怎样的土地孕育了如此伟大的灵魂?清晨的阳光洒在浩渺的长江上,带着对屈原的敬仰与对历史的崇敬,游完三峡大坝,我们驾车前往大坝旁秭归新县城的屈原故里景区。过了西陵长江大桥,开始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一踏入秭归,那浓厚的文化氛围便扑面而来。这是一座因大坝兴建而搬迁新建的县城,屈原故里景区就在县城内靠江边的凤凰山上,门口的大广场的山体岩壁上,刻有“屈原故里”四个红色大字,迁建而来的景贤门古城楼矗立在水岸边,白茫茫的一片水域就是举世闻名的“高峡平湖”三峡水库。

  严格地说,这里应该叫“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这座重檐木结构的牌楼建筑,原存于老县城归州迎和门外,是秭归老城的地标性建筑。还有两块清代光绪年间的石碑,石碑上面分别刻着“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历史上两位名人的故里都是秭归。屈原故里秭归,本在湖北长江北岸的归州镇,归州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镇,西汉元始二年始置秭归县,1998年因修建三峡水库,县城迁到现址上长江南岸的茅坪镇,归州结束了县治的历史。而原归州历代遗留的屈原纪念建筑以及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屋民居归州县衙、江渎庙、新滩古井、杜氏宗祠、郑万瞻老屋等也随之搬迁复建到了茅坪镇的凤凰山上。这群曾屹立在峡江两岸的代表性建筑,离开了原址原貌,古意差了些许,或许是因缺失了人间烟火的滋润,变得孤寞,但不管怎样,迁建的古建,还是可以触摸到峡江的历史。

  屈原祠中,泽遗万世颂离骚

  现在的屈原祠依茅坪凤凰山山势而建,气势恢宏,面向东南,与长江三峡大坝隔水相望,直线距离只有五六百米。规模宏大的屈原祠由山门、前殿、正殿、享堂、厢房、碑廊等建筑组成。整体呈中轴对称布局。特别是六柱五间三重式的重檐歇山门楼,与两边圆弧风火墙相连,远远望去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山”字形。

  屈原祠中最高的殿堂,重檐下巨幅的横匾书有“万世景仰”四个大字,两侧的楹联“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为已故的赵朴初老所题书。殿堂正中是屈原低头沉思迎风徐步的青铜塑像,他身姿挺拔,目光深邃,仿佛在凝视着这片深爱的土地,清风两袖、孤忠流芳、充满悲愤爱国情怀的一代诗祖形象跃然眼前。游人们站在铜像前,深深鞠躬,献兰致敬,表达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意。大殿左右两侧墙壁上分别绘有大型的彩色壁画。左侧彩色壁画为《屈子远游图》,画面表现屈原行吟江畔远走他乡,被放逐后忧心愁悴。天空中云雾奔涌,众神“斑陆离其上下”,五光十色,伴着屈原往来于天宇之间。右壁画的是《端午祭归图》,表现的是诗人的灵魂回归故里,画面上描绘了诗人在汨罗沉江后,乘着飘浮的云彩向上飞去,民众投食五色米粽,龙舟竞渡,楚歌韶舞,以示祭祀。

  端午文化,古老习俗怀先贤

  屈原祠的整个祠堂内,设有十几个展厅,展厅还陈列了屈原出生地秭归乐平里流传的“三星照半月”“照面井”“桔颂坡”“纱帽雉”等民间传说与相关遗迹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详细地介绍了屈原生平事迹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他忠诚于国家,却遭受排挤,最终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悲痛欲绝,以死明志,抱石投入汨罗江,这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在楚怀王时代官居高位,曾在朝堂上大放异彩,主张富国强兵抵御秦国。他的骨子里流淌爱国的血液,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因自己遭罢黜而怨恨,不以个人处境悲凉而心有怨怼,一心只想着自己能为楚国的强大添砖加瓦。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纷纷划船前来捞救,却未能寻得屈原的遗体,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纷纷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龙舟赛和包粽子等习俗便是由此而来。

  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人们便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端午节也因此被赋予了纪念屈原的意义。在屈原故里,吃粽子的习俗尤为盛行,粽子,是用糯米、红枣、豆沙等食材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美食。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亲手包粽子,以此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敬意。粽子的形状各异,有的呈三角形,有的呈菱形,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家乡味道。而赛龙舟则是端午节最为壮观的活动之一,屈原投江后,百姓们划船捞救的场景成为了赛龙舟的雏形。如今,赛龙舟已经演变成了一项竞技运动,龙舟队伍身着统一的服装,用力划桨,在江面上奋力前行。观众们则站在岸边,为自己心仪的队伍加油助威,场面十分壮观。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