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晚报
【面孔】王惟中:以“笔”为心,绘出阳泉好风光
发布日期:2024-05-07 06:47
来源:阳泉晚报

  日前,走进王惟中老先生的家里,他戴着老花镜拿着钢笔在纸上描绘着一处阳泉“好地方”——凯旋广场。只见他用手在纸上比划布局,对整个画面进行构思,随着钢笔在纸上起起落落,很快轮廓便成型了。整个绘画过程行云流水,几乎没有多余的修改,地标面貌跃然纸上。现年88岁的王惟中,仍然坚持着绘画创作,用钢笔描绘着阳泉这座城市的风景。他的作品除了像这样的城市地标类画作,还有许多反映阳泉的农村面貌、城市变化、工业建设、历史古迹、市井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多达300余张。

  王惟中生于1937年,浙江绍兴人,是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炭美术家协会会员。他从小热爱画画,虽没接受过专业培训,但他一直琢磨、临摹、探索,不断精进自己的画技。后来,他参加了阳泉文化馆的艺术培训,加上多年画阳泉工人画的经验,让他的画技和对绘画的理解逐渐提高。

  王惟中的连环画《老工人翟玉志》曾刊登于《山西连环画报》,组画《书记在一线》刊登于《火花月刊》,宣传画《樱》《摩羯星一号》获山西省首届电影宣传画展一等奖,钢笔画《藏山》入选《印象阳泉》展览,版画《下井》刊登于《晋阳文艺》。他的阳泉工人画代表作《她怕俺井下受风寒》,以“一位工人穿了爱人为他精心缝制的红肚兜引起其他工人的好奇”为主题,从贴近生活的视角巧妙地反映了煤矿工人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及家属对工人事业的支持。此作品曾在《山西日报》刊登,入选山西省煤炭系统美术展及阳泉美术精品展,并在中国美术馆首届中国煤矿美术书法展展出。

  1957年,20岁的王惟中在大同煤矿技术学校毕业后,来到阳泉参加工作。“作为工人,企业给了我许多锻炼的机会。我参与设计了矿务局综采模型、彩灯模型,设计了教育展览馆,参加了全国工业展览。此外,我还以矿务局总设计的身份参加了1978年春季、秋季广交会,设计图也受到国家贸促会的表扬并被收为馆藏。”王惟中说。

  问起为什么坚持画阳泉时,王惟中说:“我走过许多城市,看过许多独特的风景。但我仍然最喜欢这座城市,它是一座‘谦虚而可爱的城市’,比起我走过的任何地方都美。我愿意画它,它也值得被记录。”王惟中在阳泉生活了60多年,刚来阳泉时,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城市特别“土”,狭窄的街道都是土路,工人上班都坐在大卡车上,一路尘土飞扬。如今,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公共设施完善。桃河从荒滩变成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玩乐、锻炼身体的好去处。从那时到现在阳泉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的生活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他就利用自己的特长来歌颂、记录阳泉。

  60多年来,他亲眼见证着阳泉的变化,与阳泉共同成长,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已经深深地刻在了王惟中的心里,这是他创作“阳泉画”的情感基础。为了画更好的“阳泉画”,王惟中开始采用钢笔淡彩为城市“添色”。他说:“阳泉的美好用钢笔黑白画表现力不够充分,希望用色彩更好地展现它在我心中的样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惟中画画出现了不少难题。“以前我都是到现场画,现在身体不如以前,只能拍照回来再创作。加上现在眼睛花了,画得时间长了也容易头晕。但总觉得画画是我心里放不下的任务,必须坚持下去。”王惟中说。对此,王惟中每天合理分配时间,固定工作2-3小时,并用锻炼的时间继续挖掘这座城市的特点。

  从钢笔速写到钢笔淡彩,从工人画到手绘阳泉城市地标、人文风景……他扎根阳泉60多年,历经岁月洗礼和磨炼,见证着一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迁,一支钢笔饱含了他对绘画的满腔热忱,他以笔为“心”,表达对这座城市最深沉的热爱。赵慧敏文/图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