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社区能多开展义诊活动”“想要一个文具盒”“希望社区可以给孩子们提供课后作业辅导服务”……在平定县城北社区,有这样一棵“幸福树”,枝头挂满了很多居民简单质朴的愿望。 今年以来,平定县城北社区开展“点亮微心愿?幸福千万家”活动,突出居民“需求”导向,居民因“需”点单,社区按“需”接单派单,以圆梦“微心愿”为切口,不断拓展党建服务项目,健全完善服务机制,搭起党群“连心桥”。 “幸福树”聚焦居民急难愁盼 “社区的小课堂帮忙给孩子辅导作业,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家住秀林苑的李爱军感慨地说。 李爱军一家是“微心愿”活动实实在在的受益者。2017年,李爱军突发脑梗导致身体瘫痪,只能由家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今年暑假期间,李爱军的母亲王美兰通过“微心愿”活动表达了“孩子需要辅导”的诉求。在社区的协调下,志愿者在寒暑假、节假日等时间为李爱军的孩子进行作业辅导。 城北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了一棵“幸福树”。居民可自愿填写愿望,由社区工作人员定期收集整理并指派专人在一定范畴内提供“圆梦”服务。同时,社区组织网格员和志愿者入户走访困难家庭,详细询问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微心愿”。通过张贴征集公告、发微信群、开通征集热线以及线上微心愿征集令等方式,社区广泛征集具体、实在、易于落实的“微心愿”,并对征集到的“微心愿”进行梳理、核查、分析和汇总,重点核对被征集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心愿内容等信息,综合评估“微心愿”的合理性,确保每一个心愿都是居民真实的声音、现实的需求。 党员多形式认领“微心愿” 看着窗明几净的小院,家住三岔口平房区的刘翠珍感慨颇深。刘翠珍的小叔子患有精神疾病,平时总捡垃圾回家。11月初,她向社区反映了自己“清理垃圾”的诉求。社区党员志愿者及时“接单”,为刘翠珍清理了堆积的垃圾并更换了灯泡,恢复了小院的整洁。 城北社区鼓励认领人按照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方式积极认领,鼓励党员干部对特困家庭进行“结对帮困”,为特殊家庭提供上门做家务、照顾老弱等贴心服务。目前,城北社区“微心愿”志愿服务队伍有180多名队员,其中包括党员、社区居民、社会爱心人士等。其主要的活动内容为扶贫帮困、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公益讲座、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等。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城北社区还成立了“微基金服务团队”,秉持自募自用、量力而行的原则,开展慈善募捐活动。 圆梦机制汇聚正能量 帮助刘翠珍打扫卫生并不是城北社区第一次完成她的心愿“订单”。刘翠珍丈夫葛永良患有重病,常年卧病在床。她还要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小叔子,生活十分艰难。 然而祸不单行,刘翠珍的两个儿子在2013年到2014年期间,相继患肝硬化腹水和肾病。自开展“点亮微心愿?幸福千万家”活动以来,城北社区一直密切关注着刘翠珍一家的生活近况,及时给予帮助。今年,社区通过“微基金”,向刘翠珍家捐赠了700元用于修缮房屋。 “幸福树”在城北社区不仅成为居民的许愿地,更是汇聚了居民暖心暖语和正能量故事。截至目前,社区累计帮助居民完成20单“微心愿”。 城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冬表示,下一步,社区将继续本着“以民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大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长效、务实开展。(顾超?姜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