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所作为
发布日期:2024-04-09 06:50
来源:山西日报

核心阅读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关键要看科技和产业,山西践行领袖嘱托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要奋力推动技术升级与产业提质同频共振。在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中,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有可为、应有所为、必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习近平总书记从6个方面对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重要部署,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排在首位。这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为新征程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大有可为: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关键要看科技和产业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打开中国版图,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中部地区汇聚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土地,贡献着全国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202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近27万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1/5,中部“脊梁”在全国的骨干支撑作用愈发明显,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意义愈发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期间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从8个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要求研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2021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6个着力”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中部地区崛起站上了更高的起点。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关键看科技和产业。纵观世界历史,无论处于什么时代,生产力的发展都靠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推动。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关键。当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科技创新而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等科技突破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从产业创新而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覆盖的产业范围日益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衍生出来的产业链条越来越长,附加值越来越高。同时,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未来医疗等未来产业,也正在实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而反观中部地区发展现状,长板在底子:农业基础坚实,能源矿藏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制造业积淀深厚,增加值规模约占全国1/5;短板在潜能:传统产业比重偏高,大部分产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创新发展活力不足,市场竞争优势不强。因此,中部地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有可为。

应有所为:山西践行领袖嘱托
要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战略全局,科学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历史机遇,提出的重大原创性概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为山西发展指明的方向和提出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视察山西时,希望山西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要支持企业创新产业组织形态,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的天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发力点。要强化要素投入和政策配套,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真正把企业、科研单位特别是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视察山西时,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要求山西落实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月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勉励山西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指出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牢记领袖殷殷嘱托,山西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推动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目前从发展势头上来讲,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营业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递增态势。新产业曙光渐露,11个设区市都谋划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产业集群逐渐形成良好态势。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要求,坚持从山西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本省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立足实体经济根基,聚焦制造业振兴升级主攻方向,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同时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必有作为:奋力推动技术升级
与产业提质同频共振

  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从科技研发、产业升级、人才支撑、制度创新等全方位入手,在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等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在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中,山西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在推动技术升级与产业提质同频共振上取得实效、有所作为。
  科技研发。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面对全球化石能源消费退坡的大趋势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根本上是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有序发展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开展“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加快形成煤电和新能源企业利益联结、协同发展机制,力争在先进储能、节能减排降碳、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矿产资源产业打通上下游、跃入中高端。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投入运行、“晋创谷·太原”创新平台揭牌运营、高速飞车等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为契机,力争在更多重要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产业升级。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并非天然高效对接,使最新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形成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一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立足山西现有产业基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增强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紧抓住高端制造业、氢能、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等几个重要窗口,除了要继续支持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还要加大对市场应用的支持,通过市场拉力加速技术成熟和产业壮大。三是提前布局未来产业。一般认为,未来产业需要经历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够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并转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提前布局前沿技术研发和工程化转化,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逐步完善产业生态,在未来产业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时掌握主动和先机,率先将产业做大并在关键环节占据领先优势。
  人才支撑。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培养造就从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的各类互补性人才。重点引育一批熟悉市场运作、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一批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的战略企业家,还要有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机会和更宽阔平台。
  制度创新。通过加强制度创新,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的观念和体制障碍,打破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营造公平竞争、宽松宽容、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强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攻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政策环境,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总之,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整合资源,加强各类创新投资计划之间的统筹协调、协同互补,积极培育“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专业化运作”的全链条、全方位服务模式,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合作”的转变。(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院长)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